根据统计,未来还将有一大批展览场馆投入建设或建成投入使用。预计2016年后将陆续有展览面积总计超过120万平方米的展览馆投入建设或列入规划。这意味着,今后的场馆间的竞争将更加惨烈。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,我国145个主要城市新建成与正式投入使用的展览馆总面积达到107万平方米。这令原本已充满“杀气”的场馆间竞争,更多了些“硝烟”的味道。2017年的场馆运营,已经进入了新的竞争层面,近年来,各地尤其重视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。以“新区建设”为例,目前,我国已批复14个新区投入建设,而这14个新区的成立报告里都含有会展项目。也就是说,会展已经成了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但有业内人士认为,各地产业发展存在差异,而会展活动又要基于产业发展,因此管理输出并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,需要双方在大局上保持一致。也有持不同意见的业内人士表示,场馆管理输出赢在品牌和时机,最重要的还是品牌是否被业内所认同。同时,当地政府的配合也很重要。当地政府引进场馆管理方,一方面看中的是其知名度,即品牌;另一个方面是希望通过管理输出方可以为当地带来会展项目。但目前,个别会展中心的业主方并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做,这将导致合作不顺畅。因此,做好管理输出:一靠品牌,二有资源,三就是当地政府的配合,三者缺一不可。
事实上,会展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,展馆的发展需要依靠市场基础及供需关系来决定。在互联网时代,运用科学的管理输出方式去发展“会展综合体”,才是明智之举。针对这一现状,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付睿认为,场馆过剩与否跟目前会展行业所处的发展息息相关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副教授蓝星则认为,展馆过剩这个问题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是比较明显的,在这些城市大部分的展馆利用率只有5%以下,甚至有些只有2%,而正常的展馆利用率应该在30%左右。
当前很多二三线城市盲目上马,新建成众多展览场馆,空置的场馆造成会展业被动发展的态势,这恰恰是本末倒置的行为。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有市场基础,一个城市具备办一个展览的能力之后,若缺少展馆,经过调研符合会展市场需求后,再建场馆才符合正常的供求关系。如果在供需关系倒置这样一个意识和理念下建造场馆,必然会导致场馆过剩的现象。在业界看来,随着“互联网+”战略的推进,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将被改写,会展业也不例外。近段时间以来,“互联网+会展”成为会展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话题。将“互联网+”模式运用到会展运营这个层面是大势所趋。如一些大型的会展中心可以建立官方的微信、微博平台,投入足够的人力去做营销推广,将展会的时间、内容等具体信息放到这些平台上进行宣传,让更多目标客户能够更简单、直接的去了解需要的信息。
此外,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对展会周边的餐饮、酒店、旅游、娱乐等信息进行推送,让与会者在熟知展会情况的同时,对场馆周边的吃、住、行、娱乐等方面也有足够的了解,这就是所谓的“会展综合体”,也是在互联网时代,市场竞争新模式下会展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。
今后的场馆的发展趋势,将会向会展综合体方向去发展。近年来,随着场馆管理输出模式的尝试,部分城市从市场的角度考虑,愿意与有经验的场馆运营方合作。“国家会议中心在运营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期间,利用和澳门相邻的地域优势,突出区域特色,尝试一会两地的新模式取得不错的效果。”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副总经理周蓉介绍说,目前,珠海会展中心的餐饮和会议接待能力,为各种规模、档次的会展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